辜振豐
記得高中時代最喜歡的一部電視影集就是《時光隧道》,每集一開頭,主角就會掉入一條暗黑的隧道,下一幕就到了歷史上的某一個時代。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有一集,主角到了美國林肯當總統的時代。男主角身為熟悉歷史的現代人,當然知道他是被人暗殺的,但一到結局時,主角衝到林肯身邊跟他說有人要暗算他,結果這位大總統不相信,因此一集就結束。顯然,這滿符合史實。
多年來,研究歐洲文化史,在書房裡,閒來無事總會想像要是能夠回到歷史的某一個時代,到底要選擇哪一個時代呢?左思右想,覺得最有趣的時代應該是,世紀末之交,也許是十九世紀最後一年——俄國作家納博可夫誕生的那一年,到了成年後可以經歷列寧的革命,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戰,跟以後的納粹興起、瓦解。
然而,自己也研究消費文化,固然可以經歷一九二〇年代的巴黎的消費盛況,但我寧願選 擇出生於一七九九年,那就是法國小說家巴爾札克出生的那一年,從小就會聽到長輩談起法國大革命,也許有機會目睹路易十六和瑪莉皇后在街上被砍頭,接著看到 拿破崙的崛起,以及舊政權復辟,還有福樓拜《情感教育》敘述的一八四八年二月革命。最後就是一八五二年法蘭西第二帝國的的誕生,這位統治者就是對於巴黎並 不熟悉的拿破崙三世,接著就是目睹巴黎大改造。
消費文化的興起,也就誕生了全世界第一家百貨公司——好商佳。當時引起法國作家左拉的注意,因此他就虛構了一部長篇小說——《婦女樂園》,其間他努力蒐集「好商佳」跟「羅浮」這兩家百貨公司的經營策略和消費盛況的相關資料,最後完成了這本精彩的第一部百貨公司小說。小說家說故事,具有虛構的特權,在故事裡,老闆布希可化身為男主角慕雷,有趣的是,為了擴展店面,竟然跟當時信託公司老闆哈特曼 的情婦搞在一起,並且透過這位情人的幫忙取得土地。其實,左拉所塑造的哈特曼,就是影射當時名聞歐洲的賽納省長歐斯曼。但左拉還是有點八卦,因為這位律己甚嚴的賽納省長歐斯曼怎麼會有情婦呢?
歐斯曼的大改造為巴黎展現新面貌,但之前在巴爾札克的年代,巴黎處處都是彎彎曲曲的狹路,上下水道一直不通,只要一下起雨來,路上就開始積水,這一來逛街當然很不方便,尤其是重視外表的公子哥兒一過馬路,就會把褲子淋濕。好玩的是,當時很多下層的歐吉 桑歐巴桑趁機會在街上打工,因為只要背著他們過馬路,免除他們濕掉褲子,就可以賺點小錢。此外,整座城充斥著惡臭、瘴氣,使得大家的體內布滿毒素,這一來路上也有些小販沿街叫賣甘草水。這莫非李時珍《本草綱目》已經傳到歐洲?因為根據中藥的解讀,甘草可以發揮解毒的功用。
左拉在一八八三年代完成長篇小說《婦女樂園》,透過外省鄉下女黛妮絲的角度,來觀察當時的巴黎。女主角不再是像巴爾札克筆下的的年輕人如拉斯蒂涅、呂西安,搭著馬車來巴黎打天下,因為故事一開頭,黛妮絲則帶著兩個弟弟搭著火車來巴黎。不管從小說或是史實,所謂「上京打天下」,每個人會以不同的方式遠赴巴黎。其中有一個例外就是路易•威登,他從外省走路,一路花了一年才抵達巴黎。中途在伐木場打工,其間細心研究各種木材的材質,日後開店時,已經具備鑒賞力挑選上等的木材製作大皮箱,也因此 LV皮箱深受法蘭西第二帝國時尚女教主歐仁妮的喜愛。
黛妮絲一進巴黎,就被「婦女樂園」所吸引,其實這就是一家百貨公司,每天吸引許多顧客前來消費。為何作者左拉沒有敘述她被巴黎聖母院所吸引?如果左拉把場景設在文藝復興的義大利佛羅倫斯,那主角從鄉下進城必然被美第奇的「圓頂大教堂」所吸引。
文藝復興承襲中世紀,依然是宗教當道的時代,雖然後來爆發宗教改革。藝術家要是以宗教為題材,便可以揚名立萬,如達文西的「耶穌的最後晚餐」、米開蘭基羅在 聖保羅大教堂的天井壁畫,內容就是《舊約》創世紀的故事。有些家族更從小培養後代擔任傳教士,以便日後能夠掌握宗教大權,例如販賣贖罪劵的教宗里奧十世就 是出身於美第奇家族。教會也可以「為宗教犧牲」之名,大舉撈錢。像中世紀英國教會缺乏經費,竟然派人暗殺一位老百姓,並嫁禍給猶太人,一旦將這位死者的死 體火花之後,便把骨灰置放在講壇上,並要求信眾捐錢。此後這家教會經費就日漸增多。
中世紀的十字軍東征出現了銀行的雛形,那就是聖堂騎士團。他們旗下的成員在耶路撒冷設立行號為教徒處理金錢,多年後,該團的財富更凌駕歐洲的君王,當時法國國王為了戰爭,向聖堂騎士團大量舉債,後來無法還錢,竟然羅織罪名,宣稱他們是「異端」,結果騎士團全體被處以火刑。這一來,就免除還債的困擾。顯然,世俗的君王開始凌駕宗教,過去還曾經爆發兩個教廷,一個在梵蒂岡,一個在亞維農。當時亞維農教廷還是法國國王所控制,有趣的是,教宗曾一度跟國王下跪。
然而,啟蒙時代一來臨,許多思想家鼓吹民主,像洛克、盧梭、伏爾泰,日後更爆發市民革命,使得王權搖搖欲墜。首先,一六四九年,從事商業活動的資產階級在英國掀起「清教徒革命」,英國國王查理一世當街被砍頭,這一來王公貴族乃江河日下。我們可以想一想,這些王公貴族一生下來就有城堡、土地、年金,簡直是含著金湯匙出生,他們不需要太多的努力,便可以享受榮華富貴,但一般老百姓,卻要從小力爭上游,每天忙翻天,才能夠為自己打出一片新天地,英文的 businessman 就是來自於 busy (忙碌)。難怪日後這兩個階級會起衝突,甚至爆發戰爭。
跟英國相比,法國的王權當時依然屹立不搖,但波旁王朝 在十八世紀末卻面臨革命黨的崛起,乃至於一七八九年爆發法國大革命,革命黨攻陷象徵王朝的專制獨裁的巴士底監獄。顯然,政治革命完成之後,那就是經濟革命。我們可以從巴爾札克的《人間喜劇》看到形形色色的人物在巴黎闖蕩,有的頭腦靈光,攀上貴婦,從此擠進上流社會,如拉斯蒂涅;也有笨頭笨腦的讀書人,不知變通,最後走上自殺一途,如《高老頭》中的呂西安;更有翻雲覆雨的伏脫冷,雖然鋃鐺入獄,但後來竟然當上巴黎警察頭子。
其實,《婦女樂園》的男主角慕雷跟巴爾札克筆下的拉斯蒂涅一樣,依靠情人打出一片新天地。他創立婦女樂園百貨公司,儼然像現代消費社會的祭司,每天一開門,就像操控一場儀式,消費者甘願掏錢血拼。顯然,當時宗教已經式微,代之而起的就是商品,正如同德國思想家班雅明指出,商店已經變成「物神的靈場」。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左拉在故事中安排慕雷竟然愛上黛妮絲,以致最後拜倒在這位外省鄉下女的石榴裙底下。看來,黛妮絲果真是「鳳非池中物」!
PS: 本文為「花神文坊」第二彈《百貨公司的誕生》之序言,特別在《門外》披露,讓大家分享。本書預計七月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