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述預設他者,是對他者的一種理性說服活動,並以尋求他我之間的實踐共識為目的。 引述與論述不同,引述只會強化群體內的凝聚並激化他我之間的差異,例如統派引述兩蔣、獨派引述阿扁。 中國清末以來的社會運動,或只有實踐行為、 或只有引述,故很難藉由許多個人的論述將群體意志的差異性統合在一個共同的基礎上,作為群體實踐的基礎。
輪廻與涅槃
輪廻的梵文是samsāra,涅槃是nirvāņa。這兩個詞在佛教以前就存在。samsāra最早出現在吠陀,經過梵書、奧義書的時代,意義逐漸明確,指在業律規制下的一種生、死與再生的循環。後來,再加入倫理上的善惡觀念,認為善行與惡行會決定死後轉世的去向。在這種業報決定輪廻的思想下,輪廻變成一種束縛,解脫即是擺脫輪廻,是為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