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外餘音-明目書社賴顯邦師友回憶暨哲學對話
文:邱振瑞老師
採編:曾彥霖
說到中村元的學術軌跡,也應該談談其影響力和海外門徒。多年以前,據明目書店老闆賴顯邦說,其業師臺大哲學系葉阿月教授,即是中村元的嫡系門生。當初,葉阿月教授識得賴顯邦富有哲學家的稟賦,有意栽培他為接任教授,進而鼓勵他學習日語,為將來投入中村元門下研究印度哲學做準備。然而,後來因於各種因素,賴顯邦並未接受葉教授安排的道路。他決定走自己的道路,隻身前往印度親歷哲學國度的廣博偉大。然而,當時臺灣與印度沒有邦交,他沒能取得留學簽證,只好返回臺灣。在那以後,他繼續研究梵文和印度哲學、開辦廣陽出版社,推廣印度哲學及其佛學翻譯,留下豐富的成果。那時,我們相約激勵,他撰寫《印度文化辭典》,我則不揣孤陋撰寫《日本文化辭典》。在我看來,賴顯邦堪稱是體制外的秀異之音,真正為學問獻身的讀書人。就這點來說,他與中村元的精神取向相同,要探究印度哲學的底蘊,不必崇仰歐洲的名牌大學,而是直接前往印度取回逐漸被遺忘的經典與大智慧。
可惜,這兩位與中村元有所淵源乃至於其後擦身而過的哲人,現在都已成追念的故人。去年歲末,我在明目書社巧遇書友林宗勇,與他談論日本佛學的問題,以及中村元的論述,得知他是葉阿月文教基金會理事長,已整理和出版葉阿月教授的遺作。他表示,將來計畫與政大哲研所教授組團至日本參觀中村元紀念館,屆時需要通曉日語的人隨行……。坦白說,雖然我不是學術中人,而是門外的獨行者,基於熱愛學問的立場,應該前往見習一番,說不定這次的知識之旅,又會帶給我意想不到的寫作靈感。我始終相信心誠則靈的體驗,用印度式的詞語表現,我心懷至誠的話,青山流水都會向我走來。換言之,就算作古多年的中村元忘記在夢中為我指點,我也會勇於向他追問,他在世時那些沒說出來的事情。
<訪談後記>
曾彥霖:回想以前在明目書社打工時,賴先生非常鼓勵我們趁年輕練好一兩種外語,能再掌握古典語(梵語、希伯來文、古希臘文等)的話就更好了,這會是一生的資糧,也是成為文史學者的根本功夫。在這段時間,賴先生教我練習翻譯(一本簡介《梨俱吠陀》的英文書),從哲學意義到標點符號乃至於行文音韻,賴先生手把手的教學,非常感激。
賴先生對宗教religion的說文解字印象非常深刻,至今仍常常回想:
re=again
ligion=link
與上帝(超驗世界)重新連結
當兵時剛好在舊書攤買到賴先生以前翻譯的作品《四大聖哲》,最近因為要寫宣傳文案,又重新找出來看。
邱振瑞老師:期待你將這些小細節寫下來,在《門外》發表,對賴先生的回憶,就是這樣建構起來的。
邱振瑞老師:詩人、作家、日本文學翻譯家,著有《日影之舞:日本現代文學散論》(蔚藍文化);詩集《抒情的彼方》、《憂傷似海》、《變奏的開端》(秀威);小說集《菩薩有難》(商周)、《來信》
明目書社 台中店
地址:台中市龍井區藝術街91號
電話:04-26316516
Attachment | Size |
---|---|
13824.jpg | 29.35 KB |